美骑观察 | 自行车业上市龙头经营状况分析(国内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相比欧美国家,国内的商业环境较不透明,各企业间信息封锁,对外宣传的市场数据多多少少与实情有些出入,不完全具有可信度。相对而言,上市公司的信息更公开、更详细,为行业分析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论据。根据上市公司在2015、2016年的年报和2017年上半年的财报,配合调查访谈,美骑编辑抽取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龙头企业进行分析,一窥国内自行车业目前的总体发展状况。

中路股份

中路股份即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上海自行车厂,在1994年登陆国内A股,是中国老牌自行车企业中的代表。目前中路股份主要参股控股的公司涉及三大业务:中路实业主要从事保龄球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研制与销售;永久公司主要从事自行车、助力车、童车、轮椅、电动三轮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的生产、销售与租赁;广东风能则是在建设高空风能发电站项目。

永久自2008年起就承接政府的有桩公用自行车项目了,是国内最早进行公共自行车运营的企业之一,拥有多年供应链管理及项目运营经验。基于此,永久在2016年12月入局共享单车——对运营优拜单车的上海轺辂增资650万元时,中路股份态度谨慎,即使这则当时看来是利好的消息让中路股份大涨,在12月14日、15日、1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中路股份当时发公告称,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前景及盈利方式尚无法预测,将很有可能使公司650万元的投资款形成损失。

永久从2016下半年开始为优拜单车制造共享单车,让中路股份的OEM自行车部分在2016年总共获得了约4.28亿元的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了15.39%。虽然总收入十分可观,但代工共享单车的利润较低,中路股份OEM自行车在2016年的毛利率仅有10.89%,较2015年下降了1.9%,成本增长率比收入增长率更高。

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去库存”,中路股份在2016年共生产了约143.3万辆自行车,销售了约143.8万辆自行车,库存量仅有8143辆,库存量比2015年减少了96.24%。

随着共享单车热潮在2017年逐渐消减,共享单车订单为永久公司带来的影响也开始消减。永久公司在2017上半年实现的销售收入约为2.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3%,净利润仅为86.13万元。

从用户规模的角度看,与永久合作的优拜单车仅属行业第三梯队。根据数据统计公司 QuestMobile的报告,ofo和摩拜在2017年5月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了3770万和3454万,而优拜单车在同期的用户规模仅达72.8万。目前第二、三梯队中陆续有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停止运营或处于退押金困难状态,预计若没有与ofo或摩拜签订长期大批量供货的合作,永久这类依赖低端OEM业务取得业绩的整车厂商将在2017年底、2018年初面对共享单车红利结束的局面。

信隆健康(前信隆实业)

在共享单车的热潮中,也许零配件制造商比整车制造商幸运得多。

信隆是有40多年历史的国内自行车零配件制造巨头,全球市占率约10%,主营业务为生产避震前叉、碟刹、车把、把立、坐管等自行车零配件及管料成型加工,同时生产经营运动器材、康复辅助器材、计算机配件等。除规模庞大的代工业务,信隆在自行车领域还有ZOOM和VAXA等自有品牌。有台商背景的它是在国内A股上市的首家自行车零配件生产企业。

2015年时,受工厂搬迁,需支付员工大额补偿金影响,信隆全年营业收入约为13.5亿元,较2014年下降15%,并录得多年来的首次亏损。

2016年前三个季度,延续2015年国外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自行车市场供过于求的影响,自行车零件需求总量衰退了6.8%,产值衰退了6.3%。业内相关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纷纷降价抢单争夺市场,整车厂也开始生产自给零配件。信隆出现产品销售量下滑,自行车零配件2016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8%。

到了2016年第四季度,受益于共享单车需求的迅速膨胀,日常代步车生产从电动车开始转向共享自行车,国内零件需求由负成长转为正成长。信隆也从2016年10月陆续开始参与摩拜单车、OFO、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主流共享单车零配件的供应,订单逐步增加,信隆的三个生产基地(深圳、太仓、天津)均参与其中。

由于合作初期产品设计及生产线均需重新调配,大量模具需制备,各项资源需进行整合,历经打样、小批量试产等过程,信隆直至年底方开始正式向摩拜等共享单车运营商出货,因此这些合作对信隆在2016年的业绩影响较小。根据2016年财报,信隆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3.82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1.8%,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到了2017年第二季度,信隆陆续完成部分共享单车订单的交货,受益于此部分订单销售收入的实现,信隆在2017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达约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3.1%,实现净利润310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0%!

信隆于10月20日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称,预计公司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4711万元~6138万元,上年同期为2855.17万元,同比增长65%~115%。

信隆在预测中肯定了共享单车收入对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大幅影响。

巨大机械

共享单车潮对更专注于中高端自行车制造的台湾厂商影响较小,他们仍普遍处于低潮期。

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成立于1972年,并于1994年正式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整车及零配件制造与销售。

2016年,巨大集团的营业收入为新台币570.9亿元(约合125.3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滑了5.5%,是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2016年毛利率为20.67%,税后净利润为新台币30.7亿元(约合6.7亿人民币),净利率为5.37%。全年投入研发的费用约有新台币8亿元(约合1.8亿人民币)。

巨大在全球共有7个自行车/电动车生产厂,2016年总产量合计484万辆。销售方面,巨大旗下主力品牌捷安特在日本及澳洲持续稳健增长;在欧洲因电助力车市场红火,有近五成的增长;在台湾表现持稳;在美国受竞争对手促销清库存影响,营收有小幅减少;在大陆受需求疲软影响,销售与2015年相比表现低于预期,成为巨大遭遇营收缩减的主因。

2017上半年,巨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新台币269.4亿元(约合59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了7.4%,依然持下滑趋势。根据财报所述,到2017年,中国大陆市场目前尚未见到明显复苏的迹象。

但2017上半年巨大的电动自行车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0%,其中销往欧美的运动型电助力车平均单价可达2000至6000欧元,预计今年电动自行车方面的收入可占巨大整体营收超过10%,给行业带来乐观信号。加上捷安特赞助的太阳网车队在2017赛季红得发紫,今年已取得19场胜利,其中迪穆兰还夺得了环意总冠军,相信会一定程度地拉动巨大旗下自主品牌的销量,并在2017年报中有所体现。

美利达

美利达和捷安特一起被宝岛媒体称为“台湾双雄”,美利达比捷安特早两年于台证所上市,同样主要从事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整车及零配件制造与销售,其中整车销售比例达92%。

2016年,美利达遭遇较大挫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新台币229亿元(约合50.2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8.5%;税后净利润为新台币19.2亿元(约合4.2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了37.1%;以往傲视台湾同行的净利率也同期下降了22.9%,2016年为8.36%;全年销售量为160万辆,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7%。

美利达在年报中对此的解释是:“本公司2016年度在中国市场进入谷底……”

鉴于欧美电助力车市场正快速稳定成长,美利达在2016年对欧美市场减少了中低价位自行车的供货,而增加了高端电助力车的出口,获可观成果。美利达已于2015~2016年在台湾工厂新增了相关产品线,完成扩厂,电助力车年产能现可达20万辆以上,用以满足后续订单需求。美利达将这一新品类视为业绩增长的新希望。

美利达全年投入研发的费用约有新台币5千万元(约合1千万人民币),与兄弟公司捷安特有一定差距。

2017上半年,美利达实现营业收入新台币100.4亿元(约合23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4%,持下滑趋势。在大陆市场曾以山地车为优势的美利达,面对越来越多的公路车爱好者,能否再次抓住机遇力挽狂潮?

爱地雅

这家台湾代工巨头主要从事各种自行车、室内外运动车、童车、迷你踏板车整车及零件制造销售,另外还涉及农业机械、汽机车、轮船、飞机等零件及相关工具的制造销售。其中自行车整车在所有产品中经营占比83%,以出口为主。

爱地雅的客户分布全球各地,2016年,自行车产业笼罩在全球经济低迷景气中,爱地雅的海外客户也受到影响,导致爱地雅也遭遇重挫:全年共录得营业收入新台币45.6亿元(约合10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5%;税后净利润为新台币6240万元(约合1370万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了76%;2016年的净利率只有1.37%,而2015年时还有4.33%。

全年各厂整车销售量为34.7万辆,整车销售额为新台币37.7亿元(约合8.3亿人民币)。

2017年上半年情况依然没有改善,爱地雅实现营业收入新台币18.4亿元(约合4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4%。

爱地雅以生产高品质、高单价的产品为重,而客户在遭受需求萎缩的压力时会变得对价格更为敏感,倾向于更换报价更低,或所处国家有优惠税收政策的供应商。

近年来不少自行车厂商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对外资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吸引力,目前被业界认为是自行车厂密度全球第三高,仅次于中国大陆和台湾,更是以帮西方企业代工生产起家,分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16年台湾自行车出口值较上年减少21.8%,出口量减少26.2%,对爱地雅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桂盟(KMC)

桂盟是全球最大的链条制造集团,在自行车组车市场上市占率位居第一,另外桂盟还生产并销售摩托车链条及链轮。无论是在OE还是在修补市场,桂盟的客户遍布高中低各档市场,它的业绩表现对全球自行车业都有参考作用。

2016年,桂盟逆势交出亮丽的成绩单,超预期地完成销售任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新台币40.1亿元(约合8.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9%,达成预算数的103%;获得税后净利润新台币8.6亿元(约合1.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4%,净利率高达21.3%。

2016年,桂盟苏州工厂被整合到上市集团中,与天津桂盟和深圳桂盟一同在中国大陆构成完整的自行车链条事业版图。亚洲是全球自行车制造中心,桂盟的亚洲业务在其所有地区业务中占比80.4%,亚洲地区的业绩增长为其2016年度总体业绩增长提供了重要帮助。

2017年上半年,桂盟录得营业收入新台币23.6亿元(约合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形势大好。

实际上,最近五年来,桂盟的业绩都在稳步快速提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桂盟都在通过不断推出独特技术来巩固自己的龙头地位。

总体来说,共享单车入局为不太景气的自行车制造业注入了一针兴奋剂,特点是刺激却短暂。在部分共享单车运营商开始传出停止运营、退押金困难、被收购的消息之时,接过订单的不少整车厂已经赚走了一笔“救命钱”,而那些因供求比短时间急剧失衡而让产品涨价的零配件供应商们恐怕是更大的赢家。无论从业者有没有在这轮潮流中赚到快钱,要想长远稳步发展,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还需把研发、生产、销售中的内部条件培养好,才能尽量少被外部因素所左右。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