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碎片(之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练习曲》是一部以单车为题材的台湾影片。一辆单车,一把吉他,一个听力不好的大学生,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环岛之旅。漫长曲折的道路,除了一路的风景,你还会遇到一些人,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你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人,怎样的事,而风景,大多是上帝和别人预设好的。一次长途骑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也就像一次练习和测验,题目和答案,得自己设定。

第一次环湖,下午,在长兴到湖州的路上,远远看到前面有个人在骑行赶路,车后驮着行李,大包小包。我没有行李,很快赶上了他,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骑着一辆旅行车。我向他打招呼。他点点头,算是回应。问他去哪里?他说:“上海。”“到上海玩啊?”“不,回上海。”“从哪里过来?”“黄山!四点多就出发了。”我一想,乖乖滴,两百多公里啊!“那你晚上住湖州?”“不了,直接回上海!”他可能看出了我的惊讶:“明天有值班。先走了!”然后向我和同伴挥挥手,加速向前去了。


当初,我们决定环太湖时,很多人,包括家人,都认为有点不可思议。遇见了这位车友,才知道,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后面的同伴直吐舌头:“这伙计,自虐啊!”

又一次环湖,刚过了周铁,就看到前面骑车的一家三口。男的骑着一辆捷安特,女的骑着一辆买菜车,儿子骑着一辆儿童自行车,也是捷安特。男的穿着全套骑行服,戴着头盔,身上背着一个大背包;女的穿着普通的运动服,前面车筐里放着水果,后面带着一大包零食,包装袋是麦德龙的;儿子大概十岁,也穿着普通的运动服:母子俩都带着头盔。老爸在前,老妈殿后,儿子在中间。

我超过了他们,和男的打了个招呼:“环湖啊!”男的笑笑:“对啊。难得休息,带他出来转转。”我冲孩子挥挥手:“小朋友,加油!”同时提醒他们,孩子的车座太低,吃力,使不上劲。

中午在丁蜀的一个停满了各式各样自行车的小饭店午餐,吃过饭,正在检查车况,听见有人在说:“在这里看看,吃点饭,休息一下吧。”回头看,是那个男的。过了一会儿,儿子和母亲出现了,两个人面色通红,女的走路一拐一拐,男孩子一手推车,一手在拉衣服的拉链,嘴里很夸张地喘着粗气。

男的看到我,很高兴地打招呼。我拍了拍小男孩的头:“你真厉害!你知道今天骑了有多远吗?”妈妈说:“刚才在路上就喊,骑不动了。”“胡说!”男孩很生气地喊。“我喝了水,不是就有劲了吗,我都超过你老远了!”

我趁着母子俩进去休息,低声对男的说:“照你这速度,估计天黑到长兴就可以了。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吧。”男的抓抓头皮说:“我是环过湖的,他们不行。但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吧。”“那也是,能让孩子出来见识见识,已经很好了。”我这话不知是安慰,还是藐视?

第二天下午,312国道路口,在等红绿灯。这时,路中间的一辆小卡车上有人“喂——喂——”地在喊。我寻声望去,原来是那男的坐在车厢里,正直起身子向我摆手。一辆自行车靠在护栏上。我也向他招手。他向我喊:“我们先回了!他们骑不动了,我雇了一辆车。”我向他做了OK的手势,问他:“儿子呢?”他指指车头驾驶室。我向他伸出大拇指。

绿灯了,我直行,他左转。他很快会回到家里,我还有三十多公里,我们都会到达,尽力就好。


并非每次相遇都有故事,有时,可能只是交错而过,或是一个模糊的身影。

从宜兴龙池山返回无锡,过了闾江口,前面就是十八弯了。虽是最后一段,但前面已经顶风骑了六七十公里,在漕桥休息了很长时间,但感觉还是吃力。逆风,上坡。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就推着走上去吧。

变档,调速,压低身体,尽量以最省力的方式和最小的阻力前进。但是,由西往东的这个坡既高又长,骑到大半,感觉已经力尽。这时,对面坡顶冲下来一辆车,看装束,好像是UCC的车友,年龄不清。看到我,他举起左手,伸出大拇指,晃了两下,唰地就冲下去了。

风声,没了;阻力,没了;喘息,没了:只有一种窜向头顶的热气。我把面巾拉下来,埋下头去,一下,两下,再一下又一下,身体扭动,抬头,坡顶买水蜜桃的橘黄的大太阳伞逐渐清晰,就像是冲刺的终点线,终于上来了。

雷渚亭是十八弯的最高点,也是赏湖景的最高点。空地上停的汽车不少,人也不少。拍照,吃零食,活动腰身。也停着几辆自行车。有位年龄大一点的车友向我笑笑,点点头,从骑行服上看出,他们是苏州的。另外两位是夫妻,从车子和装束上看。像是出来散心的,只是低头看着手机。

回望来路,天渐渐暗了,那位车友大概已经过了立交桥了吧,他是顺风。

环太湖或是长途骑行,是一件很有意思,也有点意义的事情。

我很奇怪,为什么人在旅途,会突然变得主动大方,敞开心扉,乃至精力旺盛,聪明绝顶。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导演的电影《朝圣之路》虽不是讲骑行的,但却能击中许多车友的心。在每个固定的轨道上,你几乎遇到的都是重复的站台、重复的乘客、重复的路径和重复的自己。一旦走在朝圣的路上,你说不定会遇到独特的石头,独特的游客,独特的溪流和不一样的自己。可能,我们都需要捡起生疏的功课,重新弹唱那淡忘的老歌,重新学习陌生的有意思的日子和生活。


一个细雨蒙蒙的早上,在会议开始前的片刻,我站在成都金牛宾馆的门口,看着梗阻的街道,在细雨中蠕动。这时,几个黄色的身影在电瓶车的流动中非常显眼。三男一女,骑行服外面罩着黄色的雨衣,驼包上是黄色的雨罩。他们随着车流,从我的面前缓缓过去,又渐渐地消失于车流中。眼前这条路虽叫金牛大道,但实际上就是213国道,向北通往都江堰、汶川……

在路上,目视和神遇,都存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